“明股实债”的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来源: 北京总部
编辑: 胡迪
发布时间: 2024-09-28
访问量: 2618

明股实债,顾名思义,是指表面上是股权投资,实质上却是债权投资的一种金融工具。它是一种在金融实践中形成的投资模式,其特点是资金以股权投资的形式进入目标公司,但在一定期限或条件下,实际上享有固定收益和本金保障,最终由目标公司的关联方或股东回购股权,从而实现投资者的固定收益。

明股实债的特点

名义上的股权:投资者在法律上持有的是融资方的股权。

实质上的债权:投资者实际上享有的是债权人的权益,包括固定收益和本金的保障。

灵活性:明股实债可以根据投资者和融资方的需求进行定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高收益:相比传统的债权投资,明股实债往往能提供更高的收益。

风险性:由于其债权性质,投资者面临的风险相对较高。

明股实债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由于明股实债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其性质的认定通常取决于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合同的具体条款以及实际履行情况。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合同的具体内容以及实际履行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投资目的:如果投资者的目的在于取得目标公司股权,并且享有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利,那么这通常被认定为股权投资。相反,如果投资者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固定收益而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则可能被认定为债权投资。

收益性质:如果投资者的收益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挂钩,则更倾向于股权性质。如果收益是固定的,不依赖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则债权性质更为明显。

回购义务:明股实债通常包含回购条款,即在一定期限后,由目标公司或股东按照约定的价格回购投资者的股权。如果存在这样的回购安排,且回购价格固定,不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那么这种安排更倾向于债权性质。

合同的实际履行:如果投资者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并未实际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而只是收取固定收益,这可能支持债权投资的认定。

合同条款:如果合同中包含了明确的债权确认条款,或者双方通过其他方式表明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为借贷关系,那么这可能被认定为债权投资。

明股实债的法律后果

合同效力的影响:如果投资行为被认定为明股实债,其性质将不再是股权投资,而是资金融通行为。这可能使得投资合同落入《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调整范围,从而影响合同的效力。特别是私募基金进行的明股实债投资,可能因为违反监管规定而面临合同无效的风险。

合同约定收益的影响:一旦被认定为明股实债,合同约定的投资回报将被视为民间借贷利息,其司法保护上限将受到4倍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限制。这意味着,如果投资合同约定的回报率超过了这一上限,超出部分将无法得到法律保护。

增信措施的影响:在明股实债的交易中,通常会有增信措施,如抵押、质押或保证等。如果交易被认定为明股实债,这些增信措施的效力可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当涉及第三方债权人时,为担保股权回购而设置的抵押权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权益。

司法裁判路径的变化:在《民法典》时代,法院在判断明股实债的性质时,会更加注重投资目的和是否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如果投资的目的并非取得目标公司股权,而是为了获取固定收益,且不享有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应被认定为债权投资。这表明,法院在裁判时会采取穿透式审判思维,探究交易实质。

总之,明股实债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模式,其在法律实践中的认定和处理一直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司法裁判中,除了上述因素,法院也可能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分析。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政策的完善,在《民法典》和相关司法解释的框架下,法院在处理明股实债问题时更加注重合同的本质和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同时兼顾金融安全和市场秩序的维护。

 

(来源:北京总部 左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