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煤化工仍是朝阳产业

来源: 钢之家
编辑: 方园
发布时间: 2015-06-02
访问量: 3797

    中国石化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近日在2015煤化工产业环保技术应用与创新研讨会上,就“十三五”期间煤化工发展趋势与方向等问题做出演讲。胡迁林指出,目前煤化工产业发展过热,十三五需谨慎稳妥前行。
    胡迁林指出,必须正视煤化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目前产业面临发展过热的问题,发展速度超过煤化工产业所处的“示范阶段”。
    若按照拟、在建项目计算,总投资会达到将近1.56万亿元。将要消耗的煤炭、水资源巨大。目前,已经获得核准或同意启动前期工作的项目已有18个,产能合计740亿立方米,总投资约4630亿元;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或者前期工作的项目7个,产能合计为1390万吨,总投资约1480亿元;拟在建项目多达53个,产能合计3366万吨,总投资约9000亿元。
    胡迁林就煤化工产业现状作出总结,他认为,我国煤化工中国煤化工属于异军突起,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无论从技术方面还是规模方面来讲,我国现在煤化工都是出于全球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前沿的地位。除传统煤化工:尿素、合成氨等项目,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煤化工产品投入示范。目前,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项目都陆续有了成果。
    第一、示范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目前,煤炭液化产能已经达到163万吨/年,甲醇制汽油产能可达到4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产能可达到142万吨/年,煤制乙二醇产能130万吨/年,2014年,甲醇制烯烃供投产9各项目10套装置,规模总计469万吨,煤制天然气共投产3个项目,规模总计31.05亿立方米/年。
    第二、产业集聚初显,基地化格局逐渐形成。胡迁林强调,近年来在国家产业规划引导和地方规划布局下,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金三角”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宁夏等省区。胡指出,产业聚集是煤化工发展的大方向,有利于区域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上下游配套的完善。
    第三、煤化工技术和装备方面的突破为煤化工发展提供了支撑。特别是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成套技术及装备和16万吨/年费托合成制油成套技术及装备等技术的突破,为煤化工接下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胡迁林着重分析了导致产业过热发展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十二五”初期,对于进一步省区内煤炭资源整合,确立变输煤为输电、输煤化产品的发展思路,很大程度上刺激煤化工行业快速扩张。在这期间,企业为谋得煤炭资源,即使缺乏化工能力也盲目追逐就地转化政策,被迫上马煤化工项目,造成巨大资源浪费。一些企业为追求短期效益,盲目跟从,产品同质化。
    然而去年国际油价急速下跌,给“头脑过热”的煤化工产业泼水降温。由于煤化工是在我国“富煤贫油”的状况下,处于经济性和战略性考量才逐渐兴起。此次国际油价动荡给煤化工行业带来不小冲击。煤化工扩张速度终于开始放稳,行业开始冷却、反思。
    煤化工发展必须面临避无可避的水资源、环境资源问题。煤化工排放废水难处理,高浓度、含盐废水。西部地区煤碳资源丰富然而水资源匮乏,目前部分富煤地区已无多余的取水指标。蒙宁两区目前已无水可取。部分富煤地区缺乏纳污水体“零排放”的实现将是未来煤化工发展的重要课题。
    胡迁林指出,必须要确立好煤化工的产业定位。虽然随着油价下跌和环保问题频发,前段时间对煤化工质疑声音频现。尽管如此,现代煤化工依旧是十三五能源化工的重要产业之一,仍是朝阳产业。其原因有三。
    1.煤炭地位难以撼动,无论从产能还是消费总量来看(去年能源消费占66%),虽然煤炭疲软已成常态,但煤炭的消费主体地位无可撼动。我国发展煤化工就必须要结合国情考虑该问题。
    2.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不可能依靠进口能源。发展煤化工从根本上便是从国家战略层面的考量。
    3.第三,煤化工是煤炭清洁转化重点方向。整个煤化工产业仍然处于深度示范和适度发展,对于技术成熟和成规模的项目要持续发展,比如煤制烯烃等优秀项目。但对于其他如煤制天然气煤制芳烃等仍在探索阶段的项目,必须实行稳中求稳的态度,十三五仍然要坚持强调示范作用。坚持示范先行,科学布局。另外,必须坚持技术装备自主化。
    目前国家已经确定十四大亿吨煤炭基地布局。能源“金三角”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是发展重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技术成熟。新疆、蒙东、云贵包括其他少数交通方面的省份可以适度发展煤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