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困扰国人的雾霾难题已然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而要想说清并解决雾霾这个难题,一道绕不开的坎就是煤。采自地下深处的成千上万吨未经任何处理的煤炭被用来发电、取暖,在带给国人充足能源享受的同时,也埋下了如今雾霾横行的隐患。
粗放型的煤炭燃烧被认为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全国烟粉尘排放的70%、二氧化硫排放的85%、氮氧化物排放的67%,都源于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燃烧。不过,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难以改变。2014年,煤炭产量38.7亿吨,占一次能源生产的72%;煤炭消费量41.6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的66.2%。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52亿吨标准煤,煤炭需求量47亿吨,约占60%。煤炭仍将承担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重任。
行业人士认为,在通过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增加其他能源供给的同时,清洁利用煤炭将是未来中国治霾的主要途径。业界对于清洁煤保持认同态度,而且许多上市公司早已潜伏清洁能源,龙净环保、国电清新、龙源环保、中电远达等一大批从事烟气脱硫脱硝的上市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高效煤炭燃烧技术、煤炭气化技术、煤炭液化技术以及碳捕获技术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但是针对煤炭企业以及下游电厂、化工等耗煤企业来说,清洁煤技术只是增加成本,难以大规模推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目前各地政府对洁净煤的政策、舆论引导远远不够,普遍认为燃煤就等于污染。许多东部省份,如广东、浙江等地,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强制性出台了限制工业用煤、推动天然气使用的政策,对洁净煤项目重视不够,甚至不予批准。
二、是有些地区由于天然气供给不足,以气代煤政策难以落地。同时对洁净煤技术又缺乏认识,致使工业燃煤改造进展缓慢。
三、是对洁净煤技术和专有装备研发的政策扶持不足。相比较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每年超出200亿元,国家对洁净煤产业的支持力度可谓微乎其微。
随着国家绿色环保力度不断加大,雾霾影响持续扩散,清洁煤也在政策中开始闪光。春节刚过,国家工信部就发布了《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其中,要求到2015年底,减少煤炭消耗400万吨以上。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京津冀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也被确定为重点任务。为实现方案目标,工信部和财政部3月6日联合对外公布了《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到2020年,将力争节约煤炭消耗1.6亿吨以上,未来,国家将锁定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和工业锅炉4个工业耗煤重点领域,实施针对焦化、工业煤窑炉进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从源头减少煤炭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同时推进煤化工向深度、高效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国家为此将统筹各级治污财政资金,加大力度予以扶持。
虽说现在国家出台了一些扶持清洁煤应用的措施,但是还没有成体系的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指引以及配套的支持措施,而原有的有关鼓励发展煤炭加工技术的政策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相较而言,美国在促进清洁煤技术应用上的政策要完善得多。美国从清洁煤技术的研发、示范到商业化全过程,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并制定了清洁煤技术应用未来发展路线图及实施步骤,美国《能源政策法》还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采用先进清洁煤技术。根据该法案1307条,美国政府将对清洁煤项目给予总计16.5亿美元的税收优惠。
近年来,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需要,支持新能源发展,国家在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领域都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并取得了很好效果。而在洁净煤技术方面,政策的缺失导致其产业化进程缓慢。也许此次因煤“雾”而起的迷途,也正需要清洁煤一阵清风来把“雾”吹散,我国煤炭工业的慢慢路途远未结束,清洁煤的路途也是刚刚开始,其产业化进程尚需要更为积极的政策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