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坚守:庆华园区高温“烤“验中的责任答卷

来源: 新疆集团
编辑: 孙亚龙
发布时间: 2025-08-12
访问量: 30

三伏天的阳光将庆华园区的每一寸土地都烤得发烫。上午10点,地表温度已突破45℃,走在厂区道路上,热浪裹挟着机器的轰鸣扑面而来,仿佛置身巨大的蒸笼。然而,在这片被烈日炙烤的土地上,一群身着工装的身影正以坚韧的意志对抗高温,用汗水书写着责任与担当的答卷。

操作一线:汗珠里的坚守刻度

走进煤气化生产区,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中,一股股热浪从反应塔与管道间翻涌而出,空气被炙烤得扭曲变形。操作工张师傅蹲在设备旁,仰头检查压力表数值,蓝色工装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深一块浅一块的汗渍在阳光下泛着盐白。“这会儿温度最少有50℃,设备表面烫得能煎鸡蛋。”他摘下被热气模糊的护目镜,露出眼角被汗水浸得发红的皮肤,“但每两小时必须巡检一次,压力表、阀门、管道接口,一个点位都不能漏。”

不远处,几名工人正攀爬至6米高的平台,为管道法兰紧固螺栓。他们穿着厚实的阻燃工装,外层还套着防烫手套,每移动一步,安全带与金属支架摩擦发出“哗啦”声响。“这身衣服透气性差,但为了防止烫伤必须穿。”班长老李抹了把脸上的汗珠,指了指头顶的烈日,“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最难熬的时候,但装置运行不能停,我们轮班倒也要守好。”说话间,他的工装前襟已完全湿透,贴在身上形成深色的“地图”。

每位操作工的安全帽下都垫着吸汗毛巾,工具包里装着藿香正气水和盐汽水。“公司给每个班组都配了冰柜,每天送三次绿豆汤,休息区空调24小时开着。”张师傅拧开盐汽水瓶盖,仰头灌下一大口,“但干起活来根本顾不上喝,等想起来的时候,瓶子外面全是水珠,喝两口就没了。”

中控中枢:屏幕前的“火眼金睛”

与室外的“烧烤模式”不同,中控室内虽开着空调,但紧张的氛围丝毫不减。十几块显示屏实时跳动着温度、压力、流量等数百个参数,技术员们端坐在控制台前,眼睛紧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数据。

“现在监控的是气化炉运行状态,温度必须控制在1200℃±5℃范围内,压力偏差超过0.1MPa就要立即调整。”主操手小王指着屏幕上一组跳动的数字解释,他的眼镜片上反射着蓝光,嘴角因长时间紧绷微微抽动,“三伏天设备容易‘中暑’,比如电气柜散热不良可能导致跳闸,管道热胀冷缩可能引发泄漏,我们必须比平时更警惕。”

说话间,警报声突然响起。“3号冷却塔液位偏低!”小王迅速按下对讲机:“外操组立即检查补水阀!”待问题解决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湿透,“中控室看着凉快,但精神高度紧张,比在外面干活还累。”

全员战高温:共绘责任同心圆

“高温下生产,安全是底线,保供是责任。”园区生产负责人在巡检时介绍,为应对极端高温,企业启动了“战高温保生产”专项行动:为室外作业人员配备冰袖、降温背心,发放高温补贴和防暑药品;调整作业时间,避开11时至15时最热时段;食堂每天供应西瓜、凉茶,还熬制了绿豆百合粥送到一线。

更让人感动的是员工们的自发坚守。“昨天巡检时发现循环水泵轴承温度异常,我和老张蹲在设备旁监测了两个小时,等温度降下来才去喝口水。”检修工赵师傅说,“大家都知道,咱们多坚持一分钟,装置就多一分稳定,下游用气就有保障。”

午后3点,烈日当空。休息区的遮阳棚下,几名刚换岗的工人捧着凉茶大口喝着,安全帽下的脸庞晒得黝黑发亮。“等晚上凉快了,咱们再去把那几个阀门再紧一遍。”不知谁说了句,引得周围人哄笑起来。笑声中,他们的身影被夕阳拉长,与远处林立的装置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那是高温下最动人的风景,是责任里最滚烫的温度。

(来源:新疆庆华能源集团仪表车间 陈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