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煤”而行,以“匠”为光——祝志旺的坚守之路

来源: 宁夏集团
编辑: 刘阳
发布时间: 2025-04-22
访问量: 122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煤场的尘雾,祝志旺已经‌戴‌着‌沾满煤灰‌的安全帽,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宁夏庆华的厂区内,备煤车间或许是最不起眼的‌角落‌之一。这里没有焦炉的烈焰冲天,也没有精细化工的‌精调微控‌,有的只是煤粉飞扬的作业现场、日复一日的设备巡检和精准到克的配煤工艺。然而,正是在这片看似平凡的“煤海”中,祝志旺用十六年的坚守与钻研,将匠心融入每一道工序,书写了一名基层员工的非凡篇章。

2007年冬,32岁的祝志旺裹着棉大衣‌踏入‌宁夏庆华,从炼焦车间烧火工起步,在煤尘与火光中开启职业生涯。2008年3月,他被派往‌内蒙古庆华‌培训学习,于5月返岗后担任煤焦场班长。‌彼时‌的他,对“配煤”的认知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车间里粉尘弥漫的环境、‌庞杂‌的设备和复杂的工艺参数,让他一度感到迷茫。但他深知,配煤是炼焦的关键环节,煤种比例、粒度分布的毫厘之差,都可能影响焦炉的稳定运行。“既然来了,就要学透、干精。”他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设备参数、煤质特性和操作要点;下班后翻阅技术手册,向老师傅请教配煤经验。短短两年,他从“‌门外汉‌”成长为车间技术骨干。

2010年,祝志旺调任运行班班长,这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间,他的巡检路线在皮带通廊的地面上磨出两道浅沟,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设备的“‌脾气秉性‌”:下料口需提前半小时清理‌黏煤‌;皮带机托辊运行时发出“咯咯”预警,那是润滑油不足的信号;他把设备当“家人”,靠“听、摸、看、闻、问”排查故障,带领班组将设备故障率降到最低。

2016年,他转任安全员,以铁面无私的态度扎根基层安全防线。在煤尘弥漫的作业现场,他每天穿梭于轰鸣的皮带通廊与煤场之间,用‌鹰隼‌般的目光扫视每个环节。发现员工不按要求戴安全帽时,他立即‌手把手‌示范规范佩戴;夜晚值班巡检岗位,看到员工‌睡岗‌、‌置‌设备安全于不顾时,便会‌一丝不苟地‌讲述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员工自觉遵守岗位操作规程;遇到施工单位的“三违”行为,他会毫不留情地叫停作业,并下发整改单。“帽带松垮‌看似‌是小事,可事故专挑侥幸钻”,他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2019年,祝志旺凭借过硬的技术积累和管理经验,晋升为备煤车间工程师。身份的转变并未让他远离一线,反而让他以更系统的视角扎根现场。那些曾经记在笔记本上的设备“脾气”,‌转化‌为车间每日的配煤比、细度、水分参数,就连办公桌上的计算器也开始‌咔嗒‌响个不停。

2023年4月,祝志旺‌升任‌备煤车间主任后,他深知“独木不成林”,要求各班组严格落实“师带徒”制度,并定期组织技能练兵和事故案例分享。2024年‌初秋‌,刚做完手术的他不顾医嘱,术后三天便返回岗位,盯着煤场堆取料车大检修现场说:“设备就像孩子,不盯着不放心。”如今,面对智能化转型的浪潮,祝志旺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在他眼中,这片承载了青春与热忱的“煤海”,永远有未被发掘的宝藏。

在宁夏庆华的厂区里,备煤车间的皮带依然昼夜运转,将‌成百上千万吨‌精煤送入焦炉。而祝志旺,这位在煤尘中打磨了十六年的“匠人”,用足迹丈量着每一寸生产线,用笔记凝结着每一份经验,让平凡的岗位在煤尘的‌碰撞‌中,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那是一线工人对职业的热爱,更是“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的永恒追求。

(来源:宁夏庆华煤化备煤车间 张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