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000米的高原戈壁,尕林格选矿车间的钢构在烈日下泛着冷光,球磨机的轰鸣日复一日撞在祁连山的褶皱里回荡。谁也没想到,那一片片曾遍布砂砾的空地,会被他们这群满手油污的人,种出一整个盛夏的油菜花来。
最初只是想挡挡风沙。高海拔的风太烈,卷着碎石子能打疼人脸,他们决定改良这片沙地——先扛着铁锹把结块的沙砾敲碎,一锨一锨地翻松,让板结的土地透透气;又从车间接了水管,顺着临时铺的软管一点点浇水,看着干燥的沙粒吸饱水分,慢慢显出湿润的深色。有人从老家带来油菜种子,说这作物泼辣,经得住冻;老班长蹲在翻好的土地上撒种,手里攥着沉甸甸的种子袋说:“在老家见过,田埂上都能长得旺。”
最先冒头的是油菜苗。嫩黄的芽尖顶着薄土,没几天就舒展成带着锯齿的叶片,密密麻麻铺了一地。没过多久,花茎就顺着茎秆往上蹿,顶端缀满星星点点的花苞,被高原的阳光晒得发亮。等到花期一到,整片空地突然就被金黄淹没了,细长的花茎顶着密密匝匝的花穗,风吹过时整整齐齐地俯身,又齐刷刷地挺起,像是工人们列队时的模样。花瓣薄得像蝉翼,却偏在微凉的空气里开得热烈,整个车间里都混进了几分甜香。
他们开始在班前会结束后绕到花田站一会儿。老班长蹲下来,他满是老茧的手碰过齿轮,也碰过刚绽开的花瓣;女化验员会掏出手机拍照,说要发给在遥远家乡的女儿:“看妈妈在天上种的油菜花”;新来的大学生总对着花海出神,他刚来那会儿总念叨想家,现在却会笑着说:“这花和老家田埂上的一样精神。”
高海拔的阳光把花晒得透亮,也把他们的脸晒得黝黑。机器还在轰鸣,矿浆在管道里奔涌,但只要扭头望见那片鲜亮的金黄,就觉得浑身的疲惫轻了些。这些油菜花就好像他们一样,只是凭着一股子坚韧的劲,在荒芜的戈壁里扎根、开花。
或许生命本就该这样,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总要试着开出自己的花来。就像这车间角落的花田,在坚守与信念的交响里,把日子过成了诗。
(来源:格尔木庆华矿业公司机动车间 张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