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庆华

来源: 新疆集团
编辑: 孙亚龙
发布时间: 2025-07-16
访问量: 284

如果我写奋斗的地方,我不会只写新疆庆华。

我会写伊犁河谷的晨光里,高耸的装置塔群披着金色霞衣,将亿万年沉睡的黑色乌金化作跃动的蓝色火焰。写蓝焰的温暖穿越天山雪峰,沿着西气东输的脉络,点亮江南的灶台,融化北国的寒冬。

我会写黎明前的装置区,手电筒的光束划破夜空,照亮一双沾满油污却稳健的手。安全帽下,是一双熬得通红却炯炯有神的眼睛,正专注地盯着跳动的压力表。

我会写中控室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写哈萨克族姑娘帕力古丽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将工艺参数调整到最佳状态,专注的眼神比数据更精准。

我不会只写企业的发展年份,会写老员工翻开泛黄的笔记本,指腹划过当年手绘的图纸,那里藏着比工龄更久的牵挂。

我会写庆华的工人不只是按按钮的“操作工”,而是能在零下30℃的寒冬里抢修设备,在40℃的酷暑中坚守岗位的“铁军”。他们的口号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我会写食堂里飘出的饭菜香,混着各族同事的说笑声,熬煮着戈壁岁月里的温暖日常。

我会写新入职的大学生跟着老师傅爬管廊,笔记记得密密麻麻,问起未来时眼里的光,和当年老师傅初来时一模一样,在装置区的风里闪闪烁烁。

我写的从来不只是新疆庆华这四个字。是晨光里的塔群与火焰,是寒夜中油污的手掌与通红的眼,是不同民族的指尖在键盘上共舞,是新旧交替里永不熄灭的目光。这里的奋斗,早被西气东输的管线牵向远方,被食堂的烟火气酿成日常,被一代代人用青春和坚守,写进了戈壁与山河的褶皱里。

这不是一个企业的故事,是一群人在大地深处,点燃光与热的故事。

(来源:新疆庆华能源集团煤气水车间 柳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