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为王,煤炭资源是发展新型煤化工最重要的核心要素。煤炭资源储量和品位决定了煤化工产业链的战略投资价值和路径选择。在“资源为王”的时代,谁能拥有资源谁就有了话语权和决策权。
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的12.6%,位居第三,具备良好的煤化工发展基础,但我国煤炭分布极其不均衡,煤炭产地集中于中西部。2011年,内蒙古、山西、陕西等三省的煤炭产量达22.7亿吨,占全国的65%。逆向分布,水资源匮乏是制约新型煤化工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高耗煤,煤化工项目还需耗费大量的水。一般大型煤化工项目,吨产品耗水在十吨以上。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项目的审批都受到水资源的严重制约。
我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基本呈逆向分布。我国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主要煤炭产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水平的1/10。以内蒙、宁夏、陕西、山西交汇的黄河中上游为例,该地区煤炭资源富集,但约有40%位于半干旱地区,其水资源量仅占全流域24.6%,人均水资源量不足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的一 半。
在难以改变客观环境的条件下,解决之道无外乎“开源节流”。国家在重点布局的煤化工基地的同时,加强当地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
新疆、内蒙古、陕西等是中国发展新型煤化工的重点地区。根据规划,我国将在内蒙古、陕西、山西、云南、贵州、新疆等地选择煤种适宜、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重点支持现代新型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建设。
从布局上看,重点项目分布于:1)综合示范区:主要位于新疆伊犁、新疆准东;2)其他示范项目:内蒙古(西部在鄂尔多斯,东部在兴安盟)、陕西(榆林地区)、山西(晋北、晋中和晋东)、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安徽(淮南、淮北)、云南、贵州等地。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伊犁和准东,既有煤又有水,成为新型煤化工的热点地区;陕西、内蒙、宁夏等地受煤价影响,煤化工发展有较强针对性,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等竞争力较强的产业。
从技术路径上看,如前所述,综合技术成熟度、经济性、市场空间、能源转换效率等因素,新型煤化工的发展前景排序为: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油;主要指标比较:1)能源转换效率: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油;2)技术成熟度: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油;3)市场需求: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目前,神华、中煤、潞安、兖矿等煤炭企业主要投资于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油这三类项目,这些项目主要由集团公司进行操作。神华集团建成的世界上首个煤炭直接液化项目产能108万吨,已实现工业化,而潞安集团16万吨的煤制项目则采用提间接液化法。
现代新型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金额巨大,是能拿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审核,尤其是能否获得、何时获得“路条”至关重要。
所谓“路条”,即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同意开展该工程前期工作的批文,它是从“审批制”向“审核制”改革之后的产物。
“路条”表明国家发改委对该项目的态度,也只有获得“路条”之后,企业才能顺利地从银行拿到贷款,从而加速推进项目进展。
由于现代新型煤化工对GDP和就业的拉动作用巨大,在具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区域,地方政府对发展新型煤化工的热情普遍较高。根据各地区的十二五规划,从全国范围来看,新疆、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贵州等地区的煤代工投资额最高,其中新疆、山西和陕西的计划投资额分别达8773亿元、8000亿元、5557亿元。
据统计,在全国31个省份和自治区中,6个省份GDP排名全部处于后半段,处于15-29名之间,各地政府发展经济的诉求强烈,加上自身煤炭资源的优势,因此对新型煤化工热情高涨。
(来源:中商情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