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旨在撤销一系列奥巴马时期的能源和环保政策法规,重新振兴煤炭工业;一个星期后,除波兰和希腊,其余26个欧盟成员国签署协议,同意2020年后不再建设新的燃煤电厂。同样是拥有成熟清洁能源政策体系的发达地区,欧美一直是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领跑者,是其他国家学习和模仿的范本,如今能源政策大相径庭,耐人寻味。
毫无疑问,在如今美国和欧盟的发电结构中,燃煤发电占比正在持续缩小,这一趋势已经保持了许多年。在能源政策上,欧盟和美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以发展可再生能源、削减煤炭等传统燃料使用为主,大力投资清洁能源,支持相关技术创新,积极转向绿色低碳经济,成效也逐步显现,令人欢欣鼓舞。
然而,特朗普的一道行政令,打破了一直以来的趋势。
昨天去煤之路并不顺畅
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环保局针对燃煤电厂不断推出严苛规定,包括老旧电厂退役计划及现运营电厂加装环保设备等。2015年8月3日,奥巴马公布清洁电力计划(CPP)最终版本像一枚重磅炸弹引燃各州,纷纷扬扬的赞美与批评伴随着清洁电力计划一同到来。
对此,欧盟也不甘落后。欧盟严格执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协议,明确表示要逐步淘汰煤炭使用和燃煤电厂。
2014年10月,欧盟领导人同意,到2030年,将比照1990年水平削减40%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一行动伴随着逐步取消煤炭投资,进而取消对燃煤机组的资金补助,直至完全淘汰燃煤电厂。
但是,去煤之路并不顺畅。欧盟以德国为例,在2015年,德国计划关停50个燃煤电厂,预计会消失10万个工作岗位,引发大规模裁员。此举遭到了德国工会的强烈反对,欧洲工会联盟发言人朱利安·斯科拉说:“我们支持德国工会,但我们也支持气候保护行动。我们只是希望采取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以保证工人的就业。”
解决煤矿、煤电工人的再就业,也是美国政府面临的难题。受奥巴马政策的影响,数以千计的工人失去工作,虽然奥巴马提供了总额为3500万美元的补助,但这些补助显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为保证煤炭工人的就业,特朗普却采取了另外一种方法,有些令人瞠目结舌。
今天政策分化两重天
有人把特朗普的新政称为“化石能源的春天”。
特朗普的能源计划冠名为“美国第一能源计划”,提出要实现“能源独立”,具体政策概括起来有3个方面:解除美国国内化石能源生产限制;减轻政府管制;减少联合国气候变化项目的花费。
这些政策主张契合了当下美国民众厌倦经济疲软增长、渴望就业的心理。3月28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道包含多项内容的行政令,标志着美国能源气候政策正式“逆转”,改为拥抱以煤炭为代表的“旧能源”。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时间4月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除希腊和波兰外,其余26个欧盟成员国签署了协议,明确表示2020年后,不再建设任何新的燃煤电厂。
消息一出,各国网友们的第一反应十分耐人寻味。
有人立刻产生了联想:“很好。如果特朗普能作出同样的承诺……”也有网友揶揄说:“估计很快特朗普就会驳回说,这一定是欧盟作出的‘假新闻’!”此外,不乏批评美国能源政策的声音:“所以,现在无论是欧盟还是中国都走向了环保之路,只有美国还在煤坑里面爬呢?”也有人点得更透:“特朗普发布政策来复兴煤炭,但美国公用事业单位却表示今年计划关闭8000兆瓦的燃煤装机并不再建设任何新的燃煤电厂。说句令人讨厌的话,一个总统对国家的公用事业长期规划没有影响?呵呵。”
……
虽然这是一条欧盟的新闻,但网友们却谈论的都是美国。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把欧盟的新政策与特朗普的能源政策联系在一起并表示了不满。
明天清洁能源浪潮不可逆转
无论是在能源制度改革方面,还是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政策、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方面,欧盟和美国一直领先于全球,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范本。况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认识,欧盟和美国在表面上更是想展现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气魄和姿态,因此也会表示更多地承担起节能减排的责任。
然而,特朗普的行政令将撤销美国一直奉行的能源及环保法规,与国际社会主流认识唱起了反调。特朗普表示自己是坚定的煤炭行业拥护者,对气候变化背后的科学理论表示质疑。
虽然煤炭一直是驱动欧洲发展的核心动力,时至今日,在环保、气候变化、减排等压力下,欧盟在“去煤化”之路上一直走得很坚定,4月5日欧盟成员国签署的倡议更是清楚地表达了欧盟对待煤炭的态度。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政策怎么变,未来清洁能源依旧是主角这一点毋庸置疑。在美国,即使有特朗普为煤炭等传统燃料“站台”,美国三大煤炭生产商也没有停下清洁发展的脚步。为了支撑步履维艰的煤炭行业,美国煤炭生产商们通过推行清洁煤技术、鼓励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等手段为煤炭设计了新形象,将自己塑造为未来清洁能源时代的贡献者。
此外,从国际层面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早已成为各国承担共同历史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显然,美国不可能做到真正独立于国际趋势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