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在分歧中寻找共识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 王涛
发布时间: 2016-10-27
访问量: 4464

 

  上周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似乎提前预热了冬季用能高峰的到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会议,研究讨论今冬明春天然气等能源供应保障方案,就迎峰度冬期间天然气、煤炭、电力供应保障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

  几乎同一时间,一则旧文被翻出,争论煤炭的清洁利用和实施煤改气工程,对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可行性,认为煤炭的清洁利用比大力实施煤改气工程更能缓解当下的雾霾天气。

  到底是煤炭锅炉的排放量高,还是天然气锅炉的排放量高,相关各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几乎每年的用气高峰临近时,都会成为固定动作,但至今并没有定论。但如果放在一个更长远的时间纬度里,两者并不矛盾。

  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向着更清洁和更高效的方向转型,提高天然气的使用范围与提高煤炭的清洁利用比例都将有利于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包括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引起雾霾天气的化学元素。应当将关注的焦点放到散煤的治理上,中国还有大量的散煤分散燃烧,加剧雾霾天气。

  与煤炭的集中燃烧不同,散煤的使用量大面广,客观上加大监管难度,此外,散煤燃烧时并没有经过较好的环保处理,产生的污染物通常低空排放,更容易污染环境。最近几年,各地纷纷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并没有彻底改变散煤治理的现状。

  北京市的散煤治理工作位居全国前列,有媒体报道称,当地通过散煤治理减少的污染物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硫的排放十分显著。但在散煤治理的过程中,北京市依然面临不少挑战,尤其是城乡接合部的散煤治理更是考验着相关各方的智慧与魄力。

  面对日趋严峻的雾霾天气,散煤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即便是在政府投入大量补贴资金的北京市,要实现2017年将全市每年燃煤量从2300万吨降至1000万吨的目标也并不容易,更不用说其他地区。

  一方面加大煤炭清洁利用的范围,一方面推广使用天然气,或是破解当下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冬季用能高峰临近,市场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放大时,上述两个方面并不矛盾。

  上周国家发改委的会议指出,当前能源供应总体充裕,各能源品种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储备和调峰能力有所增强,但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个别地区个别品种存在供需缺口。

  具体而言,天然气由于调峰能力不足、管输能力限制等原因,冬季继续呈现南松北紧局面,华北地区保供压力较大,高峰时段京津冀地区矛盾突出。煤炭产能过剩的局面还没有实现根本改变,随着近期去产能效果的逐步显现、火电用煤阶段性快速增长,以及严格治理违法违规生产、超能力生产和落实减量化生产措施,近年来严重供大于求的状况得到了明显缓解。随着煤炭去库存阶段结束,特别是进入冬季后,采暖负荷逐步加大,煤炭消耗将有所增加,同时增加的产能释放将有序到位,大部分地区煤炭供需基本平衡,少数地区平衡偏紧。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宽松,供应能力充裕,但受燃料供应和调峰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个别时段可能趋紧,清洁能源消纳难度仍然较大。

  会议强调,针对当前煤电油气运供需存在的问题,供应保障工作要更加注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急需的天然气、煤炭和电力等供应;更加注重引导大用户供需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同关系;更加注重补齐天然气储气调峰、电力调峰等方面的短板;更加注重在保障基本供给的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更加注重保障供应和促进改革并举,通过改革的办法推动解决面临的问题。

  目前中国能源供应并没有出现供过于求的逆转,煤炭、天然气和电力都是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冬季能源需求高峰临近时,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能源保障能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依然偏低,不断提高天然气的占比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加上国内的天然气产量不断攀升,国际的天然气进口渠道不断拓展,国内天然气的供应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考虑到国内雾霾治理的严峻形势,在可以预期的一段时间里,加大煤炭的清洁能力比例,减少散煤的使用量和有序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都应当成为中国当下优化能源结构的方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大量散煤的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