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个角度说,煤化工产业都事关我国能源安全,难以回避。瞭望智库和《财经国家周刊》近期派出专题调研小组,赴新疆、山东、内蒙古、陕西四地调查了解煤化工发展情况。调研发现,因水资源消耗大、能耗高和污染重等问题,煤化工产业受到争议较多,在舆论上有被“彻底妖魔化”的倾向。
受访专家和业内人士对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表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决定了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程度。现阶段,该产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大环保投入,必须避免以GDP为指向的盲目规划。
调查表明,需要向聚甲氧基二甲醚等高附加值产品方向着力,同时打破行业垄断,确定合理的定价机制并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以合营和混合所有制方式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
极易被“妖魔化”的煤化工
瞭望智库和《财经国家周刊》近期在新疆、内蒙古、山东等地调研时发现,煤化工产业近年来既有整体发展较为顺利的一面,也有部分项目受规划、污染和技术路径问题的困扰,争议较大,乃至有被“妖魔化”的一面。受访业界人士和专家认为,需要科学分析问题,非理性地夸大某些问题和不足,并全面否定煤化工本身这一战略性选择,是不可取的。只要科学规划,严格环保治理,可不必“谈煤(化工)色变”。
规划布局不科学导致部分项目失败
煤化工近年仍备受争议。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些失败典型。比如,内蒙古大唐国际克什克腾旗煤制气项目,自2009年开工起即屡屡停产。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原副总经理张金阳归纳了该项目失败的五个原因:一是电力企业搞化工隔行如隔山;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三是煤质不适用;四是公司管理运作不规范;五是生产流程不顺畅,简单地用电力企业思维运营化工企业。
其中,煤质是关键问题。张金阳说,如果大唐当初选址鄂尔多斯或榆林,使用烟煤而不是现在的褐煤(粉煤),那就可能是另一番景象。克旗所在的锡林格勒盟地区煤炭产业并不发达,对煤炭利用的研究不足。他指出,“只有前期对煤质进行充分研究,才能保证煤化工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可作为对比的是,新疆庆华能源集团在新疆伊宁的煤制气项目,选择的是块煤,采用鲁奇炉工艺,能源转换率、单位水耗、单位产品能耗均优于“十二五”煤制气示范项目的指标。
庆华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朱文坚介绍说,常见煤制气生产必须把煤炭磨成粉溶到水里,水的固定碳含量必须超过60%。经过反复试验,庆华决定放弃本身单位水含量高而碳含量低的褐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研究员周健奇认为,分析部分煤化工项目失败的原因,不难发现企业和政府都负有责任。一些企业没经过充分论证,对于一些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对困难也考虑不够,就匆匆上马煤化工项目,有一定盲目性。一些地方政府则出于GDP和投资数字考虑,盲目鼓励支持,结果可想而知。
更具普遍性的规划布局问题是,当前煤化工项目大部分集中在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华北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的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水资源相对匮乏。”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说,水和煤两大要件缺其一,就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煤化工产业。
煤化工环保难题是有解的
社会上对煤化工项目的一大诟病在于环保问题。记者了解到,在前述大唐项目生产期间,由于污水处理不达标,60公里外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嘎斯味道。
而秋季在庆华的伊宁煤制气项目现场,记者却看到成群的野鸭在蒸发塘中游弋。全部生产废水进入生化污水处理系统,最后形成中水,再进入厂区循环使用。为防止中水氨气产生的异味,庆华还安装了过滤系统。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只要投入到位,煤化工的环保问题是有解的。在国外,如南非萨索公司处理完的污水可以直接饮用,当然,其污水治理成本为40元/吨。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总经理许忠介绍说,庆华投入17亿元解决环保问题,占设备投资的20%左右,污水处理成本26元/吨,形成的中水主要用于厂区绿化和循环用水。
山东兖矿国宏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也介绍说,兖矿国宏煤制甲醇项目中的污水处理达到国标,直接排放。当地环保部门对排放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环保投入无疑需要打入煤化工的整个投入和运营成本,不把此打足的煤化工项目,是难以持续的。
不过,在金涌院士看来,煤化工项目最后剩下的浓盐水毕竟存在污染,理应对其蒸发后的废弃物进行深层矿层掩埋,或者用水泥修筑固化池再进行掩埋,但相关处理费用很高,因此,目前多数企业都采用直接搁置的办法,对当地水源和土壤或将造成一定污染。
至于煤化工带来的废气问题,金涌院士认为,二氧化碳排放无可避免,但只要控制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问题就不大。
金涌院士表示,对于煤化工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环保部门要做到24小时实时监控,并加大抽查密度,增加污染物分析数量,以实现准确监控。但这同样涉及到投入保障问题。
庆华集团董事长霍庆华认为,做好煤化工环保工作,企业必须有足够投入,购置环保设备后,还需要让其真正地不间断地运转起来。同时,要建立公众监督机制,让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环保局的实时监控信息平台,实现全民监督。建立社会对煤化工的环保信任,是这一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能源战略与煤企转型的必然选择
由于煤化工产业中的煤制油、煤制气能大幅缓解中国油气紧张局面,因此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动。但由于煤化工是高煤耗、高水耗、高碳排放的“三高”产业,社会争议较大,加之部分项目受挫,近来其支持力度趋弱。
金涌院士表示,根据中国工程院的测算,到2020年中国需要新增约7000万吨石油消费,比2013年新增石油消费量多了近2.5倍。这在能源战略层面,肯定提升了煤制油、煤制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煤炭企业来说,当前形势也有利于煤化工的发展。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化工处副处长张凡认为,目前煤炭价格较低,煤化工项目还是有利可图,这是煤企转型并投身煤化工的一个主要因素。
霍庆华也表示,煤化工是煤炭清洁化的一条必由之路,煤炭企业也只有提高煤炭的附加值,才能有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山东兖矿集团已把煤化工尤其是煤制油当作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号工程”。董事长张新文说,集团员工和家属总人数接近20万,占所在地邹城市的六分之一;集团2013年营业收入587.27亿元,占邹城市GDP的一半以上。“如果兖矿能成功转型,不仅是兖矿,而且邹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就有了一份重要保障。”
大型央企神华集团则已在煤化工方面拥有了实实在在的成功案例。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工程在2011年投产的当年,即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利润近10亿元。
在经济增速下行之际,煤化工项目受到一些地方政府欢迎。以陕西榆林为例,地方政府引入兖矿集团参股当地的金鸡滩煤矿,设计年产800万吨。与此相应,兖矿集团在当地上马总投资163亿元的煤制油项目,三期工程共占地12平方公里。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化工处副处长张凡表示,煤化工项目投资额较大,还能解决大量就业,因此地方政府对煤化工项目有较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