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美联储退出QE,全球资本紧缩;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国信贷收紧,煤化工项目受外围的压力,加快推进进程。在全球资本紧缩,国内煤制烯烃项目集中上马的大环境下,2014年聚烯烃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
1.煤制烯烃/PDH项目陆续上马市场格局演变
按照上游原料来源划分,聚烯烃供应格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分界线为2010年,2010年之前,中国聚烯烃装置全部为油制聚烯烃,2010年随着神华包头煤制烯烃装置的投产,市场格局开始一分为二,随着装置的稳定运行,煤制烯烃开始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第二个分界线为2014年, 2014年煤制烯烃集中投产,MTO比例大幅增加,PP产能中MTO占22%,PE产能中MTO占10%,煤制烯烃的话语权逐渐增强;绍兴三圆PDH装置投产,东华能源PDH装置计划12月投产,PP产能中PDH的产能占5%,市场格局演变,市场二分天下的格局转变为三足鼎立。
2.煤制烯烃优势明显石化加快产品优化步伐
2014年煤制烯烃装置集中投产,煤制烯烃相比油制烯烃的成本优势明显,以PE产品为例,2014年煤制PE的利润运行区间多在4000-5000元/吨,而油制PE的利润运行区间多在200-1000元/吨,煤制烯烃的利润丰厚,为占据市场,多以价格优势冲击市场。
11月下旬西北动力煤在325元/吨,进口原油弱势下探至74美元/桶附近,煤制PE的利润在2308元/吨,而煤制PE的利润4393元/吨,油制PE的利润为煤制PE利润的0.53,油制烯烃企业短期难以从成本上突破,与煤制烯烃企业相抗衡。
面对煤化工的冲击,通用料的竞争较为激烈,石化行业利润受挤压,为应对这一局面,部分企业开始转型,从优化产品结构上寻找突破口,加快产品优化步伐。如中石化中的齐鲁石化和武汉石化。齐鲁石化减少通用料的排产,转而生产专用性较高及附加值较高的注塑、滚塑等产品,保证产品的利润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武汉石化以市场为导向,成功生产J47-15膜料新产品。中油企业亦积极研发高端产品,如大庆石化和抚顺石化试产HDPE管材料,为聚烯烃产品性能升级、结构调整、开拓市场奠定基础。
3.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聚烯烃波动区间缩窄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聚烯烃市场的价格分布区间也步入了新的常态。以聚烯烃中的LLDPE产品为例,从LLDPE的价格波动区间上来看, PE在2008年出现了暴涨和暴跌行情,高低点的价差较大。2008年之前,除2004年之外,高点和低点基本逐年处于递增的趋势,而2008年之后,高点基本在12000元/吨附近,低点基本逐渐略增,2013年以来,低点基本在10000元/吨附近,高低点的价差逐渐缩窄,价差从2008年的8300元/吨跌至2014年以来的1500元/吨。
PE高低点价差减小,波动空间趋于缩窄。主要归因于,经过2008年的暴涨暴跌,市场心态趋于谨慎,中间环节库存维持低位,市场炒作积极性降低,难以出现大涨或大跌行情;PE产能经过逐渐扩增,下游供应缺口逐渐减少,加之2014年MTO装置集中投产,煤制烯烃比例大幅增加,对聚烯烃市场的冲击较大,高点难以刷新,而企业的用工成本以及财务成本难以缩减,生产成本总体变化不大,聚烯烃的低点相对较为坚挺,高低点的价差趋于缩窄。
对于2015年,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大宗商品需求预期依旧不乐观; OPEC组织尚未达成减产协议,2015年原油的预期价格下调,大宗商品行业依旧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进入常态化发展,中国改革力度持续深化,市场化的因素趋于主导;而2015年PE和PP新增产能预计在600万吨左右,供应量持续增加,聚烯烃市场或难有较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