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煤炭人士提出,“产能过剩、库存高位,价格低迷和企业困难”将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新常态”。在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供需宽松、下游需求不足和环境资源约束等大环境不会根本改变局面下,“新常态”煤企该何去何从?
首先,经济增长放缓是促进煤企转型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调整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钢铁、水泥、化工、建材等一些高耗能行业主要耗煤产品产量增长放缓,耗煤量下降。
据CCTD快报统计数据显示,10月全国煤炭产量同比减少2700万吨,下降8.5%;1-10月累计产量同比减少4970万吨,下降1.5%。此外,10月进口煤炭2013万吨,前10个月我国煤炭供给减少近7000万吨,但全社会库存却持续维持在3亿吨以上,重点电厂存煤也高达近1亿吨,反映出受环保压力和经济转型影响,我国煤炭需求增速明显放缓。
其次,环保压力是推动煤企转型的不容忽视的“动力”。环境和安全倒逼的战略转型,以及新能源的不断开发下的多元化趋势,能源结构不断调整也抑制煤炭需求增长。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针对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煤炭,《行动计划》提出,
1.节约优先战略。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
2.立足国内战略。到2020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国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42亿吨标准煤,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5%左右,石油储采比提高到14-15,能源储备应急体系基本建成。
3.绿色低碳战略。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在环境的压力下,煤企要更加注重发展清洁能源。比如神华集团十分注重发展清洁能源。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张玉卓表示,神华将积极适应能源结构调整和生产消费革命的发展趋势,将“技术领先、管理先进,价值创造、创新驱动,打造国际知名的清洁能源供应商”作为战 略追求,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最后,国外煤企竞争压力增大是推动煤企转型的重要“动力”。多年来,欧洲国家凭借高质量的煤炭,亚洲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凭煤炭低价出口,成为国内煤炭行业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自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调整进口煤关税,10月15日起,取消无烟煤、炼焦煤、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烟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3%、3%、6%、5%、5%的最惠国税率,对进口煤量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尤其是澳大利亚的进口煤。
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煤炭的最大国家。根据海关统计数据,今年1-7月,中国从澳洲进口煤炭5382万吨,占中国进口煤炭总量的40.5%;而出口到中国的澳洲煤,占澳洲煤出口总量的24.7%。但近期,中国与澳大利亚实质性结束自贸协定谈判,根据谈判结果,澳方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中国对澳方绝大多数产品关税降为零,包括中国取消了澳洲对华煤炭出口关税。恢复澳煤零关税后,势必加大国内煤企的竞争压力,进而加速促进国内煤企转型。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澳大利亚问题专家高程也表示,中澳签署自贸协定后,短期内,煤炭行业必有阵痛,市场用户对国产煤采购需求将有所减少,一些中小煤企可能因此破产。但从长期而言,优质澳大利亚煤炭进入国内市场,不仅降低了产业成本,对中国力推的节能减排也是一种助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赵晋平也建议,一方面,国内煤炭企业要加快进行产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煤炭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国家也要采取一定救济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比如成立专门资金帮助一些中小煤企转型。综上所述,内外压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煤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