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阀门到键盘:一群“大老粗”的成本攻坚战

来源: 宁夏集团
编辑: 胡迪
发布时间: 2025-03-28
访问量: 33

“让一帮扳阀门的大老粗敲电脑算成本?哈哈!”精细化工公司经理马勇爽朗的笑声在会议室里回荡,而被“点名”的正是生产技术科几个正被数据折磨得焦头烂额的“大老粗”。

其中挠头最狠的,是刚被调任生产技术科科长的马海明。这位曾经的甲醇车间主任,过去每天打交道的是管道、阀门和反应釜,如今却要对着Excel表格算成本、做分析。他盯着屏幕上的数字,忍不住嘟囔:“我这干甲醇的,咋就算不明白这生产成本呢?”

转型:从“硬汉”到“多面手”

马海明的岗位调整,是公司人才优化配置的一个缩影,在甲醇与Excel的化学反应中,我们找到了新的催化剂。随着甲醇车间暂时停产,原本负责设备维护的他被调至生产技术科,参与成本核算和工艺优化。 

“过去拧扳手的手,现在得敲键盘了。”马海明自嘲道。起初,他对电脑操作一窍不通,甚至连公式都不会输,但硬是靠着“不服输”的劲头,一点点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生产技术科的办公室里,经常能听到他的“灵魂三问”:“这数据哪来的?”“这公式啥意思?”“这结果对吗?”

 当扳手磨出老茧的手指开始敲打键盘,成本核算便有了钢铁的温度

正是这种“较真”,让原本粗线条的生产数据逐渐清晰起来。过去,车间的成本核算往往依赖经验估算,而现在,他们开始用数据说话,精确到每一吨原料、每一度电的消耗。

深夜战场:灯光下的数据攻坚

夜晚的办公楼里,生产技术科的灯总是亮得最久。 

某天深夜,加完班的我下楼时,发现他们还在埋头整理报表。透过窗户,能看到马海明皱着眉头核对数据,旁边的同事正激烈讨论某个能耗指标的合理性。而远处,LNG车间的装置区灯光通明,与办公楼的灯光遥相呼应。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两处的灯光,照亮的不仅是设备和表格,更是一种转型中的坚持——从“经验主义”到“数据驱动”,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核算”。 

群像:奋斗者的剪影

生产技术科的加班,只是公司的一个缩影。 

在装置区,操作工们日夜轮班,紧盯仪表数据;在化验室,化验员目不转睛做样;在装车站现场,认真核对每一辆车的设施规范达标情况……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降本增效”的目标努力。 

路灯下,常有匆匆走过的背影——可能是刚下夜班的操作工,可能是赶早班的化验人员,也可能是连夜处理故障的维修团队。他们或许不懂复杂的成本公式,但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推动着公司向前。 

李京原总经理的号召言犹在耳:“要保持‘赶考’清醒,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为集团三年行动计划和‘十五五’规划开篇贡献力量。”夜班工人的脚步声,不正是“十五五”规划最先落地的标点符号吗?

而在我看来,这种精神早已渗透到每个角落——“严”,是马海明对每个数据的锱铢必较;“真”,是车间工人记录下的每一笔真实能耗;“细”,是报表中反复优化的0.1%收率提升;“实”,是维修团队凌晨抢修设备的汗水;“快”,是化验员们化验数据信息化的准时送达。 

从“大老粗”到“多面手”,从“经验派”到“数据党”这场静默的转型,正让老牌化工企业焕发新生。而那盏长明的灯光,照亮的不仅是脚下的路,更是前行的方向。

 

(来源:宁夏庆华 王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