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庆华青海消息(岳卫国) 5月29日,总投资6277万元的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乌兰煤化工业园污水循环利用深度处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这是自国家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园区污水处理体系乃至园区循环化升级改造的标志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强水源保护和用水总量控制、推进水循环利用,以及进一步改善乌兰煤化循环经济工业园生态环境,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环境综合治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首批试点企业,以及青海省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龙头企业,青海庆华集团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在企业组建伊始,就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努力把谋求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作为青海庆华承担的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做好、做扎实。对此,青海庆华集团始终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企业使命,把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放在首位,全力打造循环经济型企业。
由青海庆华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青海庆华洁净能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建设的乌兰煤化工业园污水处理项目,是青海庆华集团规划建设的焦炉煤气制LNG项目的配套污水处理及深度回用处理工程,是国家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以来,地方政府和企业为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互相促进、建设和谐企地关系、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效益共赢的重要举措。例如,该项污水处理及深度回用处理工程建成后,可以收纳处理包括青海庆华焦化一、二期处理出水,焦油加工废水、选煤废水、LNG项目生产生活污水,循环水排污水,脱盐水站排污水等生产和生活污水,其中污水处理采用“混凝沉淀+接触氧化+BAF”生化处理工艺,深度回用处理工艺采用“超滤+一级反渗透+浓水反渗透”处理工艺,设计处理能力为260 t/h,出水水质达到循环冷却水水质回用标准,其中70%产水用作循环冷却水补充水,30%浓水回用至煤场洒水和熄焦用,充分做到了循环利用,既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又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
近年来,青海庆华集团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先进、适用的装备技术,以开发应用新型节能清洁工艺技术为重点,通过重构优化炼焦、精细化工流程系统,形成了内涵式与外延式扩张并举、集约化与规范化有机结合为主要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废气污染治理方面,各子项目、各车间之间在投产之日就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格局,主要做法是洁净煤气循环利用,例如,充分利用焦炉产生的荒煤气,通过采集回收并生产焦油、硫铵、粗苯等产品后,煤气得到净化后,洁净煤气再继续用于焦炉炼焦加热用,同时焦油、粗笨经过深加工可以生产合成油、二甲笨等化产品成,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了煤炭资源“吃干榨尽”。为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企业建设了脱硫与硫回收项目,既达到工业用气标准,又能生产硫膏产品。此外,脱除硫化氢后的净煤气再返回用于焦炉加热、燃气锅炉、煤气发电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充分利用剩余焦炉煤气、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企业投资2.16亿元建成2×15MW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热电联产项目,该项目采用美国进口的先进燃气轮发电机组,年平均发电量为1.7亿度,相当于年节约标煤约4.87万吨,利用剩余煤气1.13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2.09吨。所生产电量除自供满足园区内部用电外,剩余电量并于海西州电网后外供,在解决企业自身用电和用热需求的同时,节约了能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此外,结合产业转型升级,为进一步延伸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企业着力发展国家鼓励的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清洁能源,主要是利用乌兰工业园剩余焦炉煤气建设LNG项目,目前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已进入合作建设模式洽谈阶段。
在水污染保护方面,企业采用国内先进的物化法处理工艺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用于熄焦、煤、焦场洒水抑尘工作,保证了生产、生活废水和厂区雨水等不外排,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水,并在2007年就实现焦化生产和生活废水循环利用与零排放,每年可综合利用生产废水140万立方米。随着煤化工工业园生产规模的扩大、人员不断增加,为了更有效的防止企业生产、生活对区域水资源的威胁,企业又建设了1000吨/日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经处理后可直接用于煤化一期、二期生产及选煤清水洗煤的生产用水,有效提高废水处理回用率。
在固体废物处置方面,焦炉装煤和出焦采用地面除尘站、消烟除尘车进行除尘,备煤系统和筛焦系统采用袋式除尘器除尘;硫铵干燥尾气采用旋风除尘器加水膜洗涤塔两级除尘;熄焦塔采用折流板除尘;收集的煤(焦)尘、冷鼓电捕工序焦油渣等固体废物再次送至煤场掺混炼焦,实现了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利用。
在余热利用方面,锅炉废气温度可达200℃,企业利用水气换热器,将锅炉废气中的余热进行利用,换热后的热水作为职工洗浴水及生活区的热水供应。焦炉废气温度可达300℃,通过在烟囱架设管路,安装引风机将废气引入筛焦系统暖气管路,直接用废气余热保证整个筛焦系统的采暖需要。
现阶段,在工业园内通过对水、热能、电力的综合循环使用,实现了废水、废气、余热的综合利用,极大地提高了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