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拾贝

来源: 内蒙古集团
编辑: 云冰
发布时间: 2022-03-21
访问量: 2253

劳动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获得一个岗位和一份不菲的收入,而是在正当的职业、体面的劳动中挖掘出积极的价值、有尊严的生活和心中能够温暖他人的那道光。漫步百灵,我真实感受到了那点点闪光。

 

黑暗里的那盏灯——丁国辉

每当升井,看到肌肤像煤一样黑褐的采煤工人冲我们咧嘴一笑,露出他们唯一的洁白时,心头莫名一颤,简单而疲惫的笑容里透露着友善、乐观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一大早,内蒙古庆华集团阿拉善百灵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百灵煤矿采煤一队副队长丁国辉换好工装,逐一佩戴矿灯、自救器、安全帽,匆匆走入矿井,奔向自己的工作面。丁国辉所在的采煤一队一天的工作安排为白天打眼,夜班检修,并时刻保持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井下,采煤工作面黑暗沉沉,十分幽静,有一些人影在微弱的矿灯下不停地移来移去。丁国辉和工友们时不时弓着身子,在低矮黑暗的工作面打眼或检查,豆大的汗水从他们黝黑的脸上一串串滑下来,很快就打湿胸口一大片,几个小时下来,丁国辉和工友们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粘在衣服上的煤灰使他们与井下的黑暗融为一体,更难以辨清。

当我们感慨工作环境的恶劣时,丁国辉却淡淡地说:“我干采煤工作很多年了,习惯了。”这是一个个头不高的壮年男子,尽管不善言辞,但浓眉下的双眼炯炯有神,让人从中读出一种坚毅。

在矿区,要习惯黑暗,更要习惯劳作。丁国辉有时会因为工作没进展而苦恼烦躁,有时会因为工作太繁杂而了无头绪,每当遇见工作有些许不如意时,他总会想起以往工作中的坚持和艰苦。“ 再坚持一下。”是他从川地老乡们的鼓励中学到的,这有温度的话语常挂嘴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丁国辉说坚持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那样的困境,有时候就需要那么一点毅力,一点努力和一份坚持。敏于行讷于言的他总是重复:“我们工作很平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很普通的矿工。”或许,正是因为这看似平常的坚守与默默奉献,使他的平凡在深井下显得格外闪亮。

劳动的闪光度,无关环境,只关乎你用汗水对它的着色。

 

安全掘进的“带头兵”——李林彦

在阿拉善广袤大地,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百灵煤矿。在这里的百米井下,活跃着一支能战斗,能吃苦,讲奉献的队伍。掘进一队“带头兵”李林彦作风扎实、工作务实,从领导和同事的交口称赞中,让人看见了一名普通区队干部扎根一线、吃苦在前的真实一面。

他常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安全员,煤矿安全要首当其冲。”他时时刻刻把安全挂记在心头,每个月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深入到井下,随时掌握一线安全工作动态和及时调整职工的工作状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事故隐患消灭在源头,做到隐患排查先行,安全生产跟进。

班前会是每天上班不可缺少的“开头戏”,会上讲的最多的就是安全。李林彦明白“ 安全是最大的福利,安全是最大的效益 ”这个道理,他唯一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认真工作,注意安全,不要违章,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工作中,他把多年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和井下专业知识、技能全部用在“传、帮、带”上,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传授给职工,职工不理解的问题,他都会耐心地一一讲解,直到职工理解并且熟记能运用才肯罢手。他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落实各项工作,实施标准化作业,精细化管理,人性化带队,以精湛的技艺,过硬的本领,严肃的作风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能吃苦,能战斗的掘进队伍。在他看来,井下工作好比战场,如果整个队伍素质不高,靠个人力量很难打胜仗。

工作之余,李林彦对职工素质高度重视。他把职工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开展掘进理论知识“每日一题”测试,有效解决了学习形式单一、工作学习相矛盾等问题,对帮助干部职工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本职工作等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每日一题”的基础上,李林彦开展每周一测评、每月一练兵,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岗位练兵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工作之外,他以兄长、朋友的身份与职工交朋友,给他们讲国家新政策,讲人生价值观,讲身边优秀职工故事,并在工作、生活、学习上把自己和他们“捆”在一起,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班里的职工一步步从敬佩他的人品、技术开始,渐渐和他一样迷上技术知识和岗位练兵。自他担任队长以来,他的队伍从没出现过随波逐流类型的职工。

辛勤的耕耘,执着的追求,换来了累累硕果。

 

时刻牵挂他人安全的李玉清

怎么确保职工生命安全,构建家庭的幸福和矿区的和谐,是煤矿第一主题、永恒的主题。

走进百灵煤矿,采煤工作面、瓦斯抽放泵站、变电所、绞车房、通风机房等地都可以看到一个个穿着橘黄色安检服忙碌的身影。他们活跃在百灵矿区,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始终紧盯安全不放松,查安全、排隐患,成为矿区安全生产的“质检员”。

李玉清是百灵煤矿安监部的技术员,熟悉的人都知道他在生活中是个性情温和、热心帮忙的人,但在工作当中却又是一个坚持原则不近人情的人。

李玉清大部分下井工作都要从早晨8点半开始。在井下,他时刻不忘留心观察现场安全状况,并能够及时准确地向作业人员反映问题,从“一通三防”,到顶板、防爆、防治水,再到机械、监控,针对现场复杂多变的生产条件,他俨然成为了安全生产的导向标。

李玉清的工作是个得罪人的活,当被问起如何处理职工的不理解时,他淡定从容的一笑:对事不对人,工作之外是同事、朋友,工作当中要认真严肃对待每一条查出的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整改。宁可得罪人,也要让他们注重安全生产。李玉清常说:安检员的工作,不对违章人员和违章操作纵容,才是尊重职工兄弟们的生命安全。

打铁须得自身硬。李玉清为了在第一时间学习掌握各种安全知识,将各项规章制度装入脑中、深刻理解、贯彻到位,总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加强学习。他还结合百灵煤矿井下现场实际,对事故进行细化分析,仔细剖析哪个环节存在问题,哪条制度没有执行到位,进而提高置身现场的应用能力。

心系安全,牵挂他人就是他的工作,一天又一天。

 

书写机电人生的刘保刚

我们无法计算人生的路途有多远,但是我们把握的是旅途中相遇的每一个站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道风景。寒来暑往,冬去春回,青春岁月的逝去,换来的是沉稳内敛。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一生中能做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看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实、做好。

在百灵煤矿有一名操着山东口音的人,他就是机电部工程师刘保刚。不管是生产系统上的问题,还是机械设备故障,他总能“手到病除”,让“瘫痪”的机电设备重新运转,让“患疾”的旧设备死而复生。

采掘推进到哪里,供电、供水、通风、压风、主排水系统就铺设到哪里;有人干活的地方,就有机电设备运行。设备不转了、机械故障了、管子漏水了……机电运输涉及方方面面,点多、面广、战线长,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生产。

作为工程师,刘保刚时刻将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遇到难题,苦琢磨、细研究,直到问题解决;只要工作需要,他随叫随到,没有上班下班之分,经常是下班路上被招回,端起饭碗又放下,脱衣上床又起身,工作职责成了他生活的主体和精神的依存。

如今,机电部注入了一批新鲜血液,但困难同样也接踵而至。如何带好这些“初出茅庐”,技术还不太扎实的年轻人,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课题。为了帮助年轻小伙子们尽快掌握机电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术,刘保刚结合三班倒的上班时间,采取分别一带一的方式,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小伙子们,走到哪里,讲到哪里。同时,他还结合理论知识亲自上手,在实践中向大家传授技术,让他们细心观察操作方法,认真琢磨设备操作原理,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培养他们人人爱学习,个个争当技术先锋的好作风。检查、维修、改进、创新……小伙子们越发铆足了劲儿地干,机电部上下真正拧成了一股绳。

一个个闪光点的背后,不为人知的是他那份对煤炭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更是常年默默的坚守和辛勤付出。

如今,刘保刚依旧在尽心尽责书写着自己在白灵的机电人生。

 

关注职工所想所需的沈嘉钰

夕阳漫过,百灵煤矿宿舍区域和广场有年轻夫妻散步,有青少男孩打球,有年长师傅纳凉,一幅幅美丽和谐的画面

飘出舒适幸福的味道。

说起幸福,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出温馨、暖心的画面,那里有慈祥的父母、贤惠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一家其乐融融、欢声笑语,这是我们心中的家。其实,工作单位也未尝不是一个家,矿区的同事有时候可能比家里人相处的时间还要久,同事也就成了我们精神上的又一种依赖和寄托。

百灵煤矿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把工作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情来做,他们充满工作热情,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源,始终笼罩着周围的人,一步一步拉近职工之间的距离。

早上7点半,沈嘉钰收拾的干净利落,准时来到办公室,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当中。整洁的办公桌前摆放着一台电脑,她要负责录入职工资料,再核对信息无误。

沈嘉钰负责职工社保和入职、离职备案,作为每天接触职工最多的工作岗位之一,她总是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每一位职工,这不仅是岗位的需要,也是拉近人与人距离的最好方式,愿以百倍用心换职工十分暖心。虽然有时候前来登记备案的职工难免产生误解,发发牢骚,她总是耐心倾听,细致讲解,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来备案的职工、勤勤恳恳办理好手头上的每一份工作,不让差错发生,不让材料耽搁。

如今,百灵煤矿干部职工超500人,随着人员数量增多,人事管理相关工作也随之增多,对经营管理部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每有带着疑问的职工,沈嘉钰都会合理安排时间,创新工作方法,对他们进行企业介绍和岗位介绍,同时又善于观察不同年龄阶段职工的状态,善于发现其中的共性问题,从职工的角度及时有效的进行沟通、解答,让他们充分了解矿区基本情况,懂得岗位规章制度。

同样是度过一小时、一天、一年,有的人总是觉得时间消耗于平凡;有的人却总是对平凡充满希冀。沈嘉钰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释放着无限的热情,一切为了职工、为了百灵的所想所需。

 

(来源:庆华内蒙古集团 包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