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检修工宋生龙

来源: 青海集团
编辑: 黄魏
发布时间: 2014-11-03
访问量: 3908

    “平平淡淡最是真。无论做何事,只要肯琢磨,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是采访机动车间电气工段的检修工宋生龙时他说出的一句话。  
    2008年7月,时年31岁的宋生龙满怀希望,来到了青海集团煤化公司,成为了一名电气工段的检修工,这一干就是七年。七年的风风雨雨,七年的酸甜苦辣,练就了他实干、能干,从不气馁的精神。说他实干,是因为他默默的在生产一线,用实际行动保证了电气安全稳定运行;说他能干,是因为在日常电气检修中,他对相关设备及工艺大胆改进、勇于创新,成为了公司的技术能手。
    “身为一名检修人员,一定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强烈的责任心,不能放过半点蛛丝马迹!”宋生龙说。就是凭着这股认真劲儿,他多次及时发现了设备隐患,避免看事故的发生,为电气安全、稳定的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一次检修工作中,宋生龙发现2#水源地水泵房的变频器在参数设置上存在缺陷,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会因为供水压力过高使管道爆裂,后果将直接影响公司供水和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他立即协同工段长和班组员工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查阅资料、向其他工程技术人员请教,经过反复调试,最终彻底消除了这起重大隐患。倘若没有这份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未能及时查出隐患,那么造成的损失将不可想象。
    2012年,热电联产建成初期,为及时解决循环水高压水泵电器线路的安装调试,他独立制定了检修方案,并与班段其他成员顺利完成了循环水泵的调试难题,确保了设备安全投入运行。他还多次参与其他设备的事故缺陷处理,有针对性地提出治本的整改和防范措施,确保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当笔者问他为何如此认真时,他笑着说:“身为一名庆华职工,身为一名基层副段长,修复受损设备,为公司做好保障工作是本职;倘若设备故障不消除,我心里有愧!”
    工作中的宋生龙不怕吃苦、脑子灵活、喜欢琢磨、热衷探索,总想找到一些捷径或更好的方法。多年来,言语不多的宋生龙着力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大大促进了生产作业效率的提高。
    2014年6月,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宋生龙积极参与加工热电联产工段的制氮机配电控制柜的工作。该课题是车间针对索拉公司燃机发电机组在实际应用当中,经常出现配电柜因控制线路不合理造成停机的故障而拟定的课题研究。他们发现原电柜不能满足制氮机正常运行,出现容量下降等问题,满足不了燃机的正常工作,经过前后八次的方案修改,最终完成了该电柜的安装,很好地解决了停机的问题。在该项目的研制组装过程中,宋生龙提出了很多可靠、可行而又科学适用的思路,并获得了课题小组的认可。目前,该课题研究成果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力保障了公司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送电。
    现在,电气工段在班段成员的努力下,营造了一种浓郁的职工技术创新文化氛围,这不仅点燃了基层职工加强学习、勤奋钻研的热情,更为公司技术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他还特别注重对班段成员的培养、引领和带动,努力增强工作兴趣、提升工作技能。
    2013年以来,针对公司新员工面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个别新员工消极应付的工作状态,宋生龙积极沟通、主动关怀,找他们谈心,消除顾忌,增强信心。首先,宋生龙带着新员工 “看”。通过带他们到工作现场,详细了解公司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让新员工熟悉设备状况并慢慢提升对新设备的亲近感。其次,凡事带着“干”。培养他们分析判断和实际动手的能力,让他们弄清设备结构和原理,通过比较认知的方法逐步激发工作兴趣和对检修专业的热情。再次,宋生龙积极鼓励员工参加班组每天的业务学习,让他们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在实际动手中找到对新事物的良好感觉,树立信心,主动承担班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能与这样的好师傅共事,是一种缘分、一种快乐”。在与新员工交流当中很多人如是说。现在全段的许多员工都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在完成日常检修任务的同时,逐步养成了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主动思考、大胆琢磨的良好习惯,既能安全、高效完成每项检修任务,还能立足岗位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
    美丽的花朵,离不开汗水的浇灌。回首七年的检修生涯,宋生龙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踏实,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沉稳、坚定。他进入煤化公司的第一天起就把工作当成事业,在检修试验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日渐成为机动车间电气检修专业的行家里手。通过长年的打拼和不懈的努力,使他练就了娴熟的检修技能。几年来,宋生龙多次在公司举办的电工技能比武大赛中获得奖项,也被多次评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古罗马著名学者塞涅卡有言:“真正的伟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躯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风霜晨露,春华秋实,宋生龙将青春挥洒在庆华电器检修事业上,他勇创新、敢担责、乐分享,不怕吃苦,从未因为工作的艰辛而放弃梦想,也从未因环境的艰苦而驻足不前。这就是我们身边勤于钻研、大胆探索、迎难而上的技术能手宋生龙。

 

                         (来源:青海集团煤化公司 于成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