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儿童——写在六一儿童节

来源: 北京总部
编辑: 方园
发布时间: 2015-05-29
访问量: 4442

    谁没儿童过?这是成年人不言而喻的问题,更是个引发老儿童回忆的话题。
    对童年的回忆有苦有甜,有哭泣有快乐,有嫉恨有感恩,有满足有希冀……盘点一下,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后者是多于前者的。
    儿童的善良,让老儿童们感动,就好像自己没有过童年;儿童的无忌,让老儿童们爆笑,因为岁月早已篡改了自己的童言;只有儿童的恶作剧,能让老儿童们从那些囧事中去回忆,就像在镜子中捕捉自己。
    家长赞美儿童聪明、漂亮,百姓赞美儿童好玩、可爱,老师赞美儿童老实、听话,社会赞美儿童是未来、希望。同样是赞美,却出于不同的立场。我觉得,还是老百姓是真英雄,“好玩、可爱”,这评价既自然又公平,没有刻意,没有雕饰。其他称赞虽然可以理解,但都或多或少把老儿童自己的意愿附加在了儿童身上。
    老儿童对儿童的赞美实际上就是希望,实现这个希望的主体是儿童,责任却在老儿童身上。老儿童不愿意自己曾经的不快在后代身上重演,于是拼命呵护,以至于儿童们缺少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的乐趣,失去了自己制作玩具时的得意,丢掉了三五成群的玩伴,只剩下光鲜脆弱的“小大人儿”,依靠在老儿童身旁。
    我在想,我羡慕当下的儿童羡慕什么?是吃、是穿、是电玩,好像都不是。我羡慕的是懵懂时的无忧无虑,无知时的我行我素,幼儿时的争强好胜,还有小学时与老师的“斗智斗勇”。我羡慕甚至嫉妒的是,他们有我十分怀念的时光和心情,而非物质的东西。
    儿童的可爱在于幼稚。幼稚的笨拙、幼稚的语言、幼稚的伎俩,令人爱的无法忘怀;幼稚的思维、幼稚的遐想、幼稚的立志又何尝不会成为令世界欢欣的萌芽呢。爱护儿童的幼稚,释放儿童的幼稚,让他们从童年自然步入少年一定是件非常惬意的事。千万别像我一样,上小学就卷入了一场全国政治风暴,童年被剥夺了,提前变成了一个“讨人嫌”的少年。现在的“被死亡”、“被××”,不算什么新闻,那时我们“被揠苗助长”的何止成千上万,直到现在,还有家长、学校、体制在做着这种事情,作为老儿童,我心疼。
    老儿童爱儿童,重在表率而非说教。家长教孩子团结友爱,可孩子在公共场所看见老儿童在粗语吵骂;老师教学生遵守马路规则,可学生看到老儿童们创造了“中国式”过马路;学校讲尊老爱幼,可学生在家长面前看到更多的恐怕只是爱幼;社会呼吁为小学生减负,可学校怕失去招牌和效益,家长则怕“输在起跑线上”……如此这般,叫我们的儿童如何是好?一代又一代,陋习究竟应该遏制在哪一代?
    不要剥夺儿童的童年,更不要污染他们的童年。就算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一个老儿童向老儿童们提出的倡议吧。

             (北京总部行政人事部 王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