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制胜:露天煤矿"过紧日子"背后的永续方程式

来源: 新疆集团
编辑: 刘阳
发布时间: 2025-04-24
访问量: 6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吃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这句质朴的习语,为煤矿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资源型企业,露天煤矿承担着安全生产压力大、成本管控任务重与环保要求高等社会责任,唯有将"勤俭节约"融入血脉,以"精准规划"统领全局,才能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双赢。

煤矿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艰苦自然环境的抗争史、用汗水换效益的奋斗史。回首往昔,煤矿工人在简陋条件下,靠铁锹、矿镐开采光明,用"省下一分钱,就增一分利"的理念,为国家能源事业发展奠定基石。如今,智能化开采取代传统工艺,数字化管理覆盖生产全流程,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始终是煤矿企业应对市场冲击的"传家宝"。

近年来,能源行业深度变革,煤炭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环保政策收紧、安全生产标准提升,这一系列挑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吃穿不穷"的本质、"计划不到一世穷"的核心,既是对资源的珍视,更是对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曾几何时,重产量轻规划、重开采轻节约的思维,使不少煤矿陷入资源依赖的困境,成本失控、设备闲置、环境污染等问题频发。诸多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居安思危与系统谋划相统一。在能源结构加速调整的今天,煤炭行业既面临"双碳"目标下的转型压力,又肩负保障能源安全的重任,唯有将勤俭节约升华为全产业链价值管理,将计划开支转化为贯穿规划、建设、生产、闭坑的全生命周期管控,方能在动态平衡中筑牢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但这绝不意味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效益。对露天煤矿而言,勤俭节约与生态环保从来都是辩证统一的。前者强调资源高效利用,后者注重自然生态守护,二者共同指向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如"计划不到一世穷"所揭示的,真正的规划必须包含对生态账、长远账的系统考量:省下的每一方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应转化为子孙后代的绿色财富,而非透支环境的成本红利。

露天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对"计划不到一世穷"的深度践行,既要算好当前的经济账、安全账,更要算清未来的生态账、民生账。现代化开采打破传统"挖完就走"模式,将规划制胜、勤俭节约的理念贯穿于资源价值最大化全过程。从煤炭到煤化工,从矿区到产业园区,智能分选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新高度,同步推进再生利用、生态修复,实现资源闭环管理和环境可控发展。这种前瞻性规划,才是真正的"过紧日子"——紧在杜绝跑冒滴漏,松在生态保护投入;紧在短期利益计较,松在长远发展布局。

以习语为尺,度量发展的三维空间:长度是拒绝短视的资源透支,用可持续发展延伸产业规划;宽度是突破单一经济思维,以生态环保拓展企业价值边界;高度是超越简单成本节约,将勤俭文化升华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煤矿企业深知:唯有始终秉持"计划不到一世穷"的忧患意识,坚守"勤俭方能致远"的发展哲学,才能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征程中,既端稳黑金饭碗,又守护绿水青山,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薪火相传,成为抵御风险的永恒动力。这既是习语给予煤矿企业最珍贵的启示,更是能源人对"国之大者"的庄重回应。

(来源:新疆庆华能源集团伊犁庆华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尚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