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上的星火‌

来源: 新疆集团
编辑: 刘阳
发布时间: 2025-04-24
访问量: 9

站在新建的脱硫塔顶端,望着脚下暮色中金光流转的生产线,我心中满是感慨。从2010年到如今,短短15年,这片曾荒芜的戈壁滩,已然崛起为年产值超40亿元的现代化能源基地,恰似一枚精密齿轮,将无数庆华人的青春与汗水,紧紧咬合进时代的年轮。

我的老师陈师傅是建厂元老之一。2010年冬季,四十岁的他经人介绍,怀揣着梦想从河南老家奔赴这片荒原。“火车到站时,窗外除了黄沙什么都看不见。”陈师傅总爱摩挲着褪色的工牌回忆,“领导说要建中国最大的煤化工示范基地,大家都觉得像天方夜谭。”初来的日子里,他和工友们挤在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白天顶着烈日在现场学习基础操作,为未来的工作夯实根基;夜晚围坐在宿舍,热烈讨论着白天所学,白炽灯的光晕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2011年,脱硫塔A、B系列试车投产那夜,当第一股白色晶体硫酸铵产出,整个厂区瞬间沸腾。有人激动得在地上又蹦又跳,有人相拥而泣,而陈师傅的手不慎被扳手划破,鲜血滴落在里程碑的奠基石上,成为永不褪色的奋斗印记。

在庆华,每个岗位都是齿轮上不可或缺的齿牙。2018年环保改造期间,年轻的李永年让人印象深刻。他连续72小时守在脱硫塔旁,紧盯设备运行。某天深夜,离心机突发故障,刺耳的警报声中,仪表盘红光闪烁。一向温声细语的他,毫不犹豫地爬上三米高的操作台,即便手指被冻得僵硬,仍一遍又一遍调试下料装置。“当时就一个念头,绝不能让生产线停。”事后他笑着说,睫毛上还沾着白色的硫酸铵结晶,“在庆华,‘不可能’三个字从来不存在。”正是这次攻坚,不仅让企业提前完成环保升级,还生产出合格的硫酸铵,为企业降本增效作出关键贡献。

在热电车间,李永年同样书写着传奇。2010年,这个从青海学校走出的青年,带着憧憬加入庆华。十五年间,他历经企业三次重大技术革新,从普通操作工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车间老班长。行业寒冬来袭,市场价格暴跌,众多同行选择裁员减产甚至转行,李永年却带领班组主动请缨:“我们不能让机器停下!”他们日夜钻研,优化工艺参数,硬是将原料利用率提升12%,在困境中保住了生产线。面对猎头三倍薪资的挖角,他坚定地说:“庆华是我的家,我要和它共进退。”

去年冬天,我带着新入职的大学生参观企业展厅。今年,脱硫塔A、B即将拆除改造。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斑驳的设备外壳上,映出两代技术工人交叠的身影——老钳工李师傅正手把手教徒弟校准仪表,年轻工程师拿着本子仔细记录数据。李永年站在人群中,指着墙上老照片里的灰色烟囱,对新人说:“这是2010年第一次扩建时的场景,那时我和你们一样,总觉得困难重重。但庆华人就是凭着一股韧劲,把‘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能’。”

夜幕降临,厂区灯火渐次亮起,宛如银河倾泻人间。十五载风雨兼程,庆华从荒原星火,燃成照亮西部能源之路的璀璨灯塔。在这里,每个平凡岗位都在书写非凡传奇,每滴汗水都在浇筑辉煌。而我们,永远是齿轮上跃动的星火,为了共同的梦想,永不停歇地燃烧、转动。

(来源:新疆庆华能源集团热电车间 李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