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庆华已经度过了十二个春秋。这十二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为宝贵的时光,也是我个人成长与蜕变的关键阶段。从审计法务到厂矿生产经营再到运营管理,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每一段经历都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二年前那个蝉鸣聒噪的夏天,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庆华的大门,大理石地面倒映出的影子分明还带着象牙塔的稚气。初入职场,我被分配到审计法务部。审计法务部的玻璃幕墙隔开了窗外的车水马龙,却隔不断案卷里跳动的数字与条款。我的世界是一沓沓的账本与永远滚动的Excel表格。凌晨二点的办公室孤灯常明,打印机吞吐着带着油墨香的审计报告。每当在合同审查中发现隐蔽条款,那些熬夜研读准则的时光便给予了我最好的馈赠。记得某次专项审计中,连续三周在往来账目里抽丝剥茧,终于在合同结算里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个发现不仅挽回了损失,更让我懂得数字背后的人性温度,使我读懂了合规二字背后的担当。八年间,我像拓荒者般用红蓝铅笔在纷繁的合同条款间开垦,在一沓沓的凭证里搭建法理逻辑的脚手架,玻璃墙外的杨柳绿了又黄,桌上的计算器按键渐渐模糊了数字,但严谨与缜密已渗入骨血。
大地深处的觉醒时刻,在我接到调任焦化厂的任命时,手中还握着未完成的年度审计计划。从整洁的办公大楼踏入焦化厂区,扑面而来的热浪裹挟着硫磺气息,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让西装革履显得格格不入。那时的我面对复杂的生产流程和繁重的任务,内心充满了忐忑与不安。是领导的信任和栽培让我不断突破自我;是同事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克服挑战,勇往直前。记得2021年寒冬,暴雪封山导致运输中断,我们连夜驱车八百公里协调铁路专列,当第一车焦煤如期投入焦炉时,冲天火光映红了几十张年轻面孔上的冰碴。这火光教会我,供应链管理的精髓不在谈判桌,而在把每个环节焐热的温度里。看着火红的焦炭如熔岩般倾泻,才惊觉纸上得来终觉浅。
转战矿山调离焦化厂的那天,越野车在崎岖的山路颠簸了三个小时。推开车门的瞬间,冰天雪地间刺骨的寒风裹着冰渣子扑在脸上,我扶着车门的手指瞬间僵直,后劲泛起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伴随着钢铁咬合的轰鸣声,矿山井口与钢铁机械构成的震撼画面,运输车如同蚂蚁队列般在山路上蠕动。我发自内心感慨道“这就是庆华人的风采”。在矿山的日子更似一场重生,“暴雪中抢修传送带时的忧虑,巷道里值班巡查时的记录,爆破警戒时手电筒划破的黑暗,员工井下撤离时的焦急”,无不承载着安全生产不是墙上的标语。这些具象的疼痛与温度重塑着我的认知。当某次设备改造使产品质量提升0.5个百分点,矿工们黢黑脸庞上的笑意,比任何报表上的KPI更加令人动容。
如今坐在电脑前,看着当月的生产报表,编制下月生产计划时,眼前浮现出“那些在审计报告里流淌的数字、焦炉前升腾的蒸汽、那些曾亲历的车间巷道、矿山巷道壁上凝结的水珠”,这一幕幕画卷历历在目,犹如思想化作图纸上跳动的数据流,这些具象记忆让冷冰冰的数字有了呼吸。尤其是制定考核指标时,当看到年轻工程师之间指着数据切磋交流,忽然明白:管理的真谛,或许就是让制度长出人性的根系,让数据流淌温热的血脉。融进眼前这片永不停歇的工业图景。
回首这十二年的历程,我深感自己在庆华这个大家庭中得到了全方位的成长。每一个岗位都让我学到了不同的技能,每一个挑战都让我变得更加坚韧。企业的文化氛围和同事们的支持,也让我在工作中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曾几何时办公桌抽屉里多了一块来自矿山的黄铁矿标本,其层叠纹理恰似岁月年轮。它时刻提醒我:真正的成长从不是岗位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每个坐标点深掘价值泉眼,让不同界面的经验在地下暗河连通,最终汇聚成滋养组织进化的活水之源。
忆十二年的峥嵘岁月,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缩影,也是我个人成长的见证。我经历了磨砺与挑战,也收获了成长与蜕变。十二年,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从数字到管理,从巷道到云端,每一步跋涉都在印证:企业的生命不在报表的墨迹里,而在焦炉永不熄灭的火焰中,在矿工沾满矿粉的笑容里,在无数平凡日夜中执着跳动的匠心脉搏里。这或许就是工业文明最动人的浪漫——在理性与温度的交织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青海庆华集团运营管理部经理 李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