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庆华的焦炉生产线上,焦炉煤气行程拉杆和废气行程拉杆这两根金属杆件,虽不起眼,却如同焦炉的“神经”,精准控制着炉温的稳定,而拉杆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焦炉的全面安全生产。面对已服役17年的1#、2#焦炉,调火班班长杨小治——这位与焦炉相伴十七载的“钢铁医生”,在春节后的一次巡检中察觉到拉杆接头的磨损隐患。在他的推动下,车间领导迅速批准方案,杨小治随即带领班组成员对焦炉煤气行程拉杆和废气行程拉杆进行预防性加固,为老焦炉完成了一次细致的“神经保养”。
作为班里的“活字典”,杨小治对这些老设备的性能了如指掌。他摒弃“头痛医头”的应急方式,设计出一套“三步走”系统方案:第一步,整体更换磨损最严重的5个接头,如同为受损神经实施“移植手术”;第二步,在新接头处加装定制防脱钢丝绳,为神经再添一道“保险”;第三步,带领班组成员反复调试系统,确保每根拉杆力度精准、动作流畅。历时三天的作业,既避免了全线停炉的产能损失,又根除了隐患。这套高效的方法,正是基于他多年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使其能精准“诊断”设备病灶。
在团队管理上,杨小治亦有独到之处。他要求班员详细记录每日巡检情况,螺栓、焊缝、扳把、链条等设备状态均清晰载入可追溯的“设备病历”;将复杂操作规程简化为醒目张贴的流程,助力新员工快速上手;更将典型案例汇编成册,组织学习讨论,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团队共享的“知识库”。凭借传统工匠精神与现代管理方法的结合,调火班练就了“见微知著”的能力,设备稍有异常便能及时捕捉。
谈及安全生产,杨小治总是严肃强调:“设备安全不能等问题爆发再修,必须将隐患扼杀于萌芽。”此次检修换下的旧接头,磨损最严重处已近断裂,若非及时处理,不仅会导致焦炉停产,更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如今,新接头搭配防护钢丝绳,如同为“神经”装上双保险,炉温控制愈发稳定可靠。
扎根焦炉十七年,杨小治对焦炉地下室的每个设备、每个零件皆如数家珍。春日阳光下,泛着光泽的金属拉杆,宛如焦炉跃动的“钢铁神经”。调火班成员们则如专注的“守护者”,以日复一日的细致巡检与精心维护,令老焦炉始终保有稳健“脉搏”。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用实干续写安全生产的篇章——无需豪言壮语,唯以精益求精的责任与担当,将每件小事做到极致,让每个隐患无处遁形。
(来稿:宁夏庆华炼焦车间调火班 张兴潭)